内容详情

元宵佳节,阳煤总医院紧急开通血透患者“生命线”

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常用血管通路类型之一,也被称为“生命线”,正常情况下通畅的内瘘可以触及连续性震颤和闻及血管杂音。一旦出现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等内瘘常见并发症,震颤和血管杂音便会减弱甚至消失,需尽快前往医院开通血管。

正月十六,张灯结彩,阖家团圆之际,我市某医院的一名尿毒症患者紧急转入我院肾病内科治疗。

患者为老年男性,76岁,糖尿病性肾病,慢性肾衰竭,使用右上肢动静脉内瘘规律透析2年有余,早晨突然发现左上肢动静脉内瘘震颤消失,这意味着内瘘堵塞,内瘘功能丧失将无法进行有效的血液透析治疗,患者的生命即将受到严重威胁。

微信图片_20240226083347

面对着生命的挑战,肾病内科主任梁捧元带领科室通路组成员武伟丽、王雁红争分夺秒制定手术方案,完善术前检查后,立即安排实施超声引导下行右上肢动静脉内瘘无痛球囊扩张术。手术用时50分钟,通路团队及时为患者重新开通了“生命线”,动静脉内瘘血流和震颤恢复。

梁捧元介绍,与中心静脉导管相比,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通畅率更佳、并发症少、费用低的优势,是最常用的血液透析通路。然而,动静脉内瘘建立后将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改变,可能导致静脉内膜增生、管腔狭窄,甚至血栓形成,最终导致内瘘失功。因此,动静脉内瘘术后的监测对提高内瘘通畅率至关重要。他建议透析患者,每3-6个月进行一次血管超声评估检测内瘘通畅情况,保障“生命线”畅通。

供稿:王雁红

分享至:
×

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!